返回第一回 道士下山(1 / 2)聊斋之道长首页

大宋的北边,有个一个不大不小的县,大约有一万余户,叫武功县。

武功县处于陋地,既无风景,也无名胜,唯一值得有嚼头的就是一座听书楼了。

听书楼来历不凡,据说是前几任的某位县官老爷督造的,为的是能传扬文化,教化民众。

起初,这听书楼确实有县里的贤人文客来讲学,清流名士来雅谈,可是久而久之,或许是此楼处于闹市,不符合文人墨客静而雅谈的高清性子,也就慢慢没人来了。等到县官离任,已经基本荒废了。

下一任县官到后,觉得此楼碍眼,且又是衙门产业,需要每年下拨银钱修缮,多一份无谓开支,便集结本县豪绅,将此楼卖了出去。

得到此楼的老板是本县的大富,精通生意经,眼光独到,便将这听书楼改造成了一座说书、听曲儿的娱乐场所。

由于听书楼处于闹市,一时间便火热了起来。

听书楼有五位说书先生,都是落魄潦倒的穷酸秀才,日子难以为继,才写些难登大雅之堂,却独受百姓欢迎喜爱的“白话”文章,说一说才子佳人的悲剧爱情,讲一讲江湖侠客的风流倜傥。

五位说书先生,四位如是,只有一位瞎眼的老秀才例外。他微驼着背,大约四十几岁,却早已须发灰白。

他每天拄着一根竹杖,登台后醒木一拍,待大家安静下来,便开始将大家引入一个光怪陆离的神鬼、妖魅的世界。

有痴情才子,不愿回山的狐魅……

有食人精气,祸乱人间的恶鬼……

有红袖添香,倾国倾城的花妖……

有匡扶正道,斩妖除魔的侠士……

有冷酷无情,只为大道的道士……

……

每一个故事,每一段情节,都能让大家如身临其境,或为狐仙痴情,却不得善终而哭,或为才子花妖,有情人终成眷属而笑……

今天,瞎秀才依旧穿着他那件早已发白的青色长衫登台,然后如往常一样开讲。

一个寒门学子与狐妖的凄美故事……

等瞎秀才讲完,大家还没回神,他轻咳几声,说了一句让大家都大吃一惊的话。

从此以后,再也不说书了。

理由简单。

说书太久,肚子里的故事说完了……

今天,瞎秀才结束了自己刚好十年的说书生涯……

———

武功县再往北五十里,有一座无名小山。

山不高,林不密,平淡无奇。

小山半腰,有一个破落道观,门庭冷落,在这冷清的九月,愈显清冷。

道观不仅破落,而且矮小,可怜的就两栋低矮灰青瓦房,而且院墙低矮,仿佛成年的矫健男子助跑就能一跃而过一样;尤其是道观山门,更是小气,与贫家家门一般无二,要不是门上的匾额上写着弯弯扭扭的“倒悬观”三个字,一定不会有人认为这是一处应该气势恢宏、碧瓦朱甍的道家庭院,而是一个穷苦的农家小院。

“哈哈哈哈……”

突然,一阵畅快大笑从观里传了出来。

一个身穿灰色道袍的老道士,正在仰天大笑,畅快至极。

“嘎吱。”

右边的矮屋里,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走了出来。

他星眸剑眉,五官精致,有几分英气。

“啊呜,”李玄打了一个哈欠,然后一屁股坐在台阶上,对老道士道:“师傅,你咋了,不是修道走火入魔疯了吧?那岂不是以后这倒悬观就剩我一个人。”

老道士大笑的脸色顿时一僵,扯了扯嘴角。

李玄看着师傅问道:“什么事这么高兴啊,莫不是那武功县的王寡妇终于同意跟你了,要还俗成亲去了?”

老道士脸色转黑,指着李玄,气的手指直哆嗦,“你这孽徒,为师苦修大道,立志要还此方天地的清明,怎能为了儿女情长舍弃大道,真是气煞为师!”

李玄好奇道:“王寡妇又拿扫帚把你打了出来?”

老道士双袖后甩,负手而立,一脸惆怅,“正是啊……”

李玄撇嘴,“那不得了,估计只要王寡妇稍稍一松口,你就屁颠屁颠的下山去了。”

老道士看着道观的萧瑟凄凉,摇头苦叹,“要是王寡妇几十年前就答应了我,我也不至于被你师祖拐带上山,守着这连鸟都不拉屎的倒悬观了……”

李玄头大,赶紧打断即将大倒苦水的师傅,问道:“师傅,你到底刚才笑啥呢?”

老道士立刻变得喜气洋洋,激动道:“老道我修道百年,今日终于跻身上三境了!”

李玄惊得立刻从台阶上弹起来,一脸惊喜道:“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