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紫苏熟水、牡丹糕(1 / 2)开局食摊,郎君靠捡(美食)首页

再过几日就是花朝节,按习俗要吃各种花糕。

这桂香坊此时开张,定是想一炮打出个名堂来。

铺子外头搭个案台,铺着厚厚的剪绒布,银边瓷碟里摆着蝴蝶卷子、澄沙烧饼、奶皮烧饼、枣糕、金砖饼、各色的定胜糕等等时兴点心,当真是琳琅满目。

最中间还有一个雕花银盘,错落有致地放着几块牡丹糕,配着几朵娇艳的牡丹花。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花糕中,自然也以牡丹糕为首。

牡丹糕又称“百花糕”,据说最初是武则天令宫人将牡丹花瓣和米捣碎,蒸制而成。

花朝节时,武皇以此糕赏赐臣下,共享春光。

对这传说,关鹤谣持保留意见。

毕竟论起被食物蹭热度最多的帝王,乾隆和武则天可能不分伯仲。

而且后者因独一无二的政治成就和波澜壮阔的命运轨迹,话题度还更高些。

各种美食相关的野史逸闻都往她身上靠,常让人以为这位赫赫武周女帝当年不是去感业寺清修,而是去新某方进修的。

但美食不论出身,这牡丹糕颜值和口味都很能打,自然招人喜欢。

尤其桂香坊的模子打得很是精细,扣出的花糕更加漂亮,正如一朵朵盛放的牡丹。

粉红的花糕中隐隐可见艳色的花瓣,嫣然国色,雍容大方。

雕梁玲珑的铺子,精巧新颖的糕饼,掬月眼都看直了。

关鹤谣则是犯了职业病,使劲挤过熙攘的人群,凑近细细观赏那些器皿和摆盘,啧啧称赞,心想真有钱啊真讲究。

一看就不是她们这日薪百文的人配惦记的。

穷有穷的吃法。

“我过两天给你做油炸糕吃。”关鹤谣哄道。

想起那甜糯的豆沙油炸糕,掬月当机立断和桂香坊说再见,头都不回一下。

掬月有时实在拿不准,自家小娘子究竟是大方,还是抠门。

说她大方吧,一个炊饼恨不得掰成八瓣吃。

说她抠门吧,又总把炊饼分给西街的小乞丐们。

就像现在,白天守西偏门的换成了陈婆子,关鹤谣也是笑着说“嬷嬷辛苦”,一边塞过去一个煮鸡蛋。

“小娘子这一路走的跟散财娘子似的。”

关鹤谣哈哈笑,“掬月啊掬月,我不是散财娘子,我只是个厨娘子。”

关鹤谣没有掬月那么纠结,这只是她的职业使命感。

她身为厨师,一看不得有人浪费粮食,二看不得有人忍饥挨饿。

食物是能给人带来幸福的东西,她的任务就是让人吃饱,让人吃好,不断传递这种幸福。

*——*——*

关府西南角的小院落,残破的仿佛不能住人,但这里,正是关鹤谣的安身之所。

小院只一间正房,一间小偏房并一间厨房,皆是狭小破旧,唯一的亮点就是那一口水井了。

关鹤谣却心满意足,有吃、有喝、有地方睡觉,这就能活得挺好。

就算真想不开,不想活了,井都给你预备好了……还要啥自行车呢?

她就当每日是农家乐养生,趁亮看看书,教掬月写写字。

到了傍晚闲着没事,就把去岁晾的干紫苏找了出来。

她之前的话,并非搪塞吕大娘子,而是真心对那紫苏熟水很感兴趣。

在现世时,关鹤谣为了自己的私房餐馆查阅了很多古代菜谱、食单,但是在饮品这一项上却涉猎不足。

这下,忽然到了一个全民爱喝快乐水的时代,又和两位饮子高手做了邻居,怎能不手痒呢?

所谓“熟水”,其实就是多次煮开的开水。听着稀疏平常,但是在医疗不甚发达的年代,食物的熟制至关重要。

宋人将各种香草、药品甚至鲜花煮水,或是浸入煮开的水,再加上一些香料调味,密封几个时辰或是几天,即可饮用。

紫苏熟水是大宋人最常喝的熟水。

当年仁宗陛下召集御医御厨依照口味、功效给熟水排名,最后名列第一、C位出道的,便是这紫苏熟水。有史记之:“以紫苏为上,沉香次之,麦门冬又次之”。

紫苏熟水来头不小,做起来却非常简单。

取干紫苏叶和陈皮,比例以三比一左右为佳,再切几片鲜姜,一同投入水中煮开。

关鹤谣把一个瓷坛子内外用滚水烫过,丢进去十几颗冰糖,把煮开的紫苏水一股脑倒进去,封好口,这就成了。

这般过了两天,关鹤谣的紫苏熟水可以启坛了,她便巴巴拿去给刘家老两口品尝。

老两口连夸她做得不错,汤色清澈,材料比例也得当。

“只是你的紫苏叶没烤过吧?”

关鹤谣迷惑地摇摇头,她用的就是阴干的紫苏叶。

刘老丈便告诉她,干品毕竟比不上鲜品味道浓厚,所以要将干叶放在纸上,用小火炙烤。烤时不可以翻动叶子,慢慢烤到香味散发出来。待到用时,把烤过的叶子在沸水里过一下,洗去火气,就可以如常煮水了(1)。

关鹤谣没想到她以为无比简单的熟水还有这么多门道,更感谢二老毫不藏私,连连致谢。

她回去按这方法重做了一坛。

启坛这天,刚好是二月十五。

这天,关鹤谣和掬月比平时还早两刻钟起床。

新做的紫苏熟水味道果然更加浓厚。

稍一加热,紫苏的清香,陈皮的苦香和鲜姜的辛香就被激发地淋漓尽致。只喝一口,便荡涤肚腹,清入回肠,早起的懒倦全消。

一人一碗,两人喝壮行酒一般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