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楔子(1 / 2)又是年时首页

仅仅是在数十年前,这片神州大地上,天下还是一分为二的局面,南北成对立之势,北方为祯阳王朝,南方归那西璃皇帝。

南方富饶,国库充盈,有数不尽的良田沃土,北方尚武,气候干燥,国土则多是那浩瀚大漠,少有绿洲。

数百年前,西璃开国皇帝高瞻远瞩,知道那北面的祯阳不是甚么友好邦邻,便给子孙立下了“边关戍卒不少于三十万”的祖训。

自南北分治以来,两边摩擦虽有,但皆无大战,南方好文,西璃皇帝们素来偏爱诗词雅赋,到了这代皇帝这里,也不出意外的不喜兵戈,加之北面有那三十万西璃将士戍守边境,又有险要的地势可依,便以为高枕无忧。

天下太平,国库每年用在军队上的开支便有些刺眼。

如此一来,以那西璃丞相卫子墨为首的文官们对朝堂上那些大字不识几个,说话却横得紧的武将们是越看越不顺眼,抱成团来,以防武夫乱朝之名,行清除异己之实。

文官们一旦玩儿起这欲加之罪的游戏来,恐怕那些历朝历代的九千岁大太监们也只能望其项背。

今天参这个大将军一本“居心叵测”,明天又说那个副将目无朝廷。

三人成虎,众口成铄。来一个人说哪位武将图谋不轨,皇帝还可以不信,但倘若这样的人来上十个呢?

就算皇帝仍是不信,那也该要防着了。

朝中上下,武官们是人心惶惶,不愿与卫子墨之流为伍的将领,正值壮年的,贬去那军备司擦擦刀枪,美其名曰挫挫锐气;上了岁数的,封个听起来唬煞人的侯爷,再支点银子赏些地,打发回老家钓鱼去。

再刺头儿一点的就一不小心在你家地里挖出点什么金刀玉玺,诛十族。

不幸的是,那戍守边关,年近古稀的镇国大将军贺谨也入了这钓鱼行列,卫子墨得意门生李越取而代之,统领边关。

此人探花郎出身,号称通上古兵书,孙武兵法更能倒背之,朝中文官们捧其为“武圣”。

慢慢的,歌功颂德的文官多了,皇帝也沾沾自喜,以为四海升平八方宁靖。夜郎自大之风更是充斥着朝廷上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殊不知那北面的祯阳皇帝趁那贺谨失势,早已集结精兵强将十万。

祯阳六皇子徐毅挂帅南下亲征,虎视眈眈。

边关告急,累死了三匹快马,信使方才将这十万火急的军情传到西璃宫廷,

恰逢皇帝寿宴,西璃殿宇是歌舞升平,满朝文武觥筹交错,谈笑间,笑那祯阳皇帝竟是老糊涂,不自量力,吾皇圣明,区区祯阳,何撼我西璃天威?

显然这西璃朝廷是严重低估了祯阳大军的能征善战,仅仅半月之后,那让西璃王朝高枕无忧的三十万大军已是溃不成军,边关陷,祯阳大军如那毁堤之洪,席卷着西璃皇土。

皇帝震怒,当即下令斩了那“武圣”,等到朝中无将可用时,才想起了自己当初一脚踢回老家钓鱼的大将军贺谨,悔不当初。

丞相卫子墨亲自拜门请罪,那贺瑾乃是满腔热血为国撒的忠义之辈,心中虽有鄙夷,但事关西璃存亡,他无法袖手旁观。

三十万西璃大军已化作尘埃,贺谨只得统领西璃最后的屏障——京师禁军两万。

又过一月,京城外那密密麻麻的祯阳大军展旗击鼓,大有黑云压城之势。

贺谨不理那副将劝阻,伫立于这有百年历史的京师城墙之上。

战旗飘荡,每每想到那祯阳小儿损伤不过四万余兵士便大败西璃三十万大军之时,这位老将心中满是悲愤与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