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府试(1 / 1)穿到古代当大官首页

本朝府试科目与县试相同,时间一样是三天。第一天考贴经,第二天考时文,第三天考策论。    此时已经是暮春时节,天光亮的也早。周宣依旧是住在了左近的客栈,此时天气比上次考试时暖和了许多,已经能穿单衣了。她穿了件薄薄的黑袍子,头发拿方巾束好,就着楼下卖的甜汤吃了些带来的点心,就去了考场。    这一场考试人数可没有上一场多。周宣仍是早早到场,很快就查验了身份,进了考场。通过县试来参考的只有不到四十人,也都是上次宴会见过的。很快,考生就都完成了检验程序,进入了考场。    京城府试主考官就是京城地方最高长官京兆尹,这一场考试人数只有前一场的十分之一多一点,只坐满了一间房间,因此由主考官本人亲自监考。座号是按照上次考试的名次排列的。周宣上次得了案首,因此被排坐在最前方,离主考官最近的地方。    好在周宣一点都没有作弊的打算,也不惧考官在侧,仍旧可以心无旁骛。    很快就发了卷,周宣早将所有经书都背熟了,第一天的考试对她来说实在是毫无难度,只是在她考试时京兆尹大人一直在她身侧看着她答题,虽然她毫不心虚,但是有个人在边上一直看着自己,实在是很难做到毫无感觉。    做题的时候,也能明显感觉到这一场难度比上一场大了许多。上一场出的有八成是名句,余下二成有些偏僻,这一场,二者的比例大约是六比四。    周宣仍是未到中场就达完了,检查无误后就交了卷,离了场。    第二场考试难度自然也有提升。上一场的主旨是仁,这一场的题目则偏僻了许多,字面意思是人的欲望都是天性,不该过于压制。虽然出自圣人语录中,但却是一句被他驳斥的话。假如平时不用心,此时写的文章正面肯定这句话,估计就要悲剧了。    周宣其实有点认同这句话,可惜在这里写根本是找死,于是只好按照圣人驳斥的主题引申,有点痛苦地写了篇文章出来。    她以圣人对这句话的反驳的中心思想起笔,中译中了一下,稍微引申一点。再以因欲望走向罪恶的知名历史人物做反例,克制自己的知名忠臣为正例,正反论证了一番,然后以一位知名学者对这两句话的总结做了结尾,感觉自己写得还行,就誊到了卷子上,    这次她恰好和旁边坐的周樾一起答完,二人下午无事,约了一起去边上的茶社喝茶,顺便吃点点心,听听说书。反正第三天的考试题目是策论,复习也没用。再加上这场考试通过率是百分之五十,二人都能过关,只是名次上可能不太确定。    周公府上离考场不远,因此周樾还是住在家里。周宣和他一起乘车,先去吃了个饭,再就去了茶社。    本朝富裕,市民阶级已经逐渐产生,加上京城又是全国最富裕的地方,因此第三产业也比较发达。当然这个发达是相对古代来说的。茶社里下午也有不少人,其中也有两个一同参考的学生,大家打了个招呼,分别坐了。茶社的点心比起宫中自然差了一些,不过依旧算得上精致。过了会,说书先生就开讲了。这故事倒也挺曲折,乃是一个市井之间的爱情故事。一对少年男女一见钟情,借买东西结缘,互通了姓名。少年回去便回禀了家人,要求娶这女子,谁知女方父亲却是个道学先生,觉得婚姻应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能私定终身。最后女孩气急而亡。少年思念之下,偷偷到她坟前拜祭,谁知听到女孩抓挠棺材的声音。他大惊之下将之掘出一看,才发现原来女孩只是一时气急闭过气去,没有真的死亡。二人于是一起归家,女孩父亲也被感动,将女孩许给了少年。    二人津津有味地听完了故事,才离开了茶社。还约定待周樾到了休沐日,就一起去踏青。    第三日考的就是策论了。上一场题目偏,也不知道这次是否还是如此。    待发了卷,周宣一看,题目竟是:用兵之道。    这题目倒是不偏,但是并不好答。自古以来,止战定戈才是正道。写策论时不能忘了这点。同时,本朝对于周边的游牧民族一直采取的是绝不退让的态度,一味说战争不好战争不对,估计也不行。    周宣这次依旧以古代的最高道德,仁为主题,起笔写仁政兴国,百姓和乐,然而别国犯境,不事生产,只以劫掠为生,给百姓带去了无数苦难,因此兴兵事不为杀伐,而是为了保护民众,保全国家。京兆尹大人在她左手边从头看到尾,不过三天下来她已习惯了,因此恍若未见,只打了个草稿,查了查没什么错字,就誊到了卷子上。    最后结尾: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这一场用的时间倒比县试那一场策论考试用时还短。周宣是考生里第一个答完的。待出了场,她也没急着走,依旧是去边上那家酒楼等着午饭时听听别人答的怎么样。这次她已经是大家都认识的人了,见了她的考生纷纷和她问了好,还问了她是怎么答的。待她如实说了,有几个就露出了担忧的神色,想来是和她观点不太一样。    周宣连考三天,体力虽然还行,精神却很疲惫。因此吃完了这顿饭,她婉拒了众学子一起去瓦舍消遣消遣的提议,直接和如意一起回府了。    谁知到家了她也没能如愿休息——虽然皇帝今日公务繁忙实在脱不开身,但是遣了御前侍奉的方公公来,让她默写下来自己时文和策论两科目的答案要点,带回宫去给他看一看。    周宣只得乖乖默写。好在刚刚考完,她记性又好,还能写得八、九不离十。两篇文章加起来字数也只有一千五百字左右,她用了大半个时辰就写完了。交给方公公带回去。    到了第二日,皇帝来了。    他没待多久,说的事情也很简单:待这次通过考试,得了童生的功名,将会和京中其他几个神童一起,受到皇帝的接见。    一起受到接见的当然包括李诚和周樾。    时间大约就是端午节前后。    这次接见就是帮她扬个名,顺便铺垫一下,等到六月,她考中秀才后好直接下旨让她入太学读书。因此她必须好好表现,好让这道旨意不显突兀。    周宣当然没什么意见。接下来几日里就是练习一下恭敬又不失风骨的行动言语。    中间还到了周樾的休沐日,二人一起去了城北的圆通寺,许了愿。    之后又过了三天,就到了放榜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