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支侯府,日过中天。
归府睡到晌午才醒来的夏侯惠,算是缓过了多日的疲惫,此刻正坐在小亭内与妻王元姬煮茶,目光时不时瞥一眼在院落里肆意撒欢的小去疾。
仲春二月末的微风徐徐,不温不燥。
午后阳光落在身上暖暖的,让人也变得懒懒的,尤其是耳畔不时传来稚童的欢笑声。
昨日归至洛阳城门时,早早就被天子曹叡遣来恭候的侍从在取走纸册时,还告知曹叡让他归府沐休数日的口信。
夏侯惠大致能猜到原由。
无非,是不想让自己太快上疏奏免中军将佐罢了。
至于还有什么其他思量,很是困乏的他暂时不想理会,没必要急于一时不是?
反正他该尽的职责都尽到了,不管最终结果是什么,他都无法拗得过曹叡。
不如安之若素罢。
况且他此刻心思在为家中开源上。
没错,大兄夏侯衡的一纸书信,让他又双叒叕缺钱了。
阴养小儿、研发雕版印刷都是持续性的投入,先前是依靠着从并州贩马与松烟墨两项收入维持着;自身的俸禄与阳渠坞堡的产出,则是足够其余家用与养部曲;至于纸张的收入,定价太低且需求太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如今,贩马的分成他没有了!
缘由很令他无语。
乃是魏国将辽东收复后,许多世家大族也陆续组建商队前去辽东,作貂、参、虎皮等买卖,也会顺便将良马带回来贩卖。
商贾是最会算计的。
他们转运粮秣或其他至幽州贩卖,随后轻装前去辽东购入马匹将皮毛等货物驮回来,至洛阳后连货物与马匹一并作卖,以此来节约时间成本与减少转运的耗费。
如此,就极大冲击了夏侯家自并州贩马的营生。
同样将目光投去辽东的夏侯衡,已然告知自并州贩马的利润很薄,只能为他带回来熬好的鹿胶、分不出利给他了。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夏侯衡还找他要钱.
组建私人情报系统已然初见雏形,也是到了需要投入大量钱财的时候,若夏侯惠不赶紧筹资送过来,他可就暂且搁置了。
好嘛。
一筹莫展的夏侯惠深刻体会到了,清廉之名可不是那么容易维持的。
好在事情很快就迎来转机。
就在昨日,他甫归府邸之时,天子曹叡还遣人过来让作二纸册给宫里送去。
一开始他并不在意,应下后就让管事孙娄操持去了。
但管事孙娄还顺势请示,说此些时日过来购置松烟墨的世家管事还提了嘴,可否将纸张做成纸册卖与他们。
一句请示,瞬间让夏侯惠想到了纸张也可以获利的办法。
他可以将纸册做得精美些,以及依着竹简的样式做成折子作卖啊!
毕竟,现今书写的载体无非竹简与布帛。
但竹简笨重,携带不便;而布帛奢费,寻常人家也只能偶尔用之。
皆有弊端。
虽然纸张在如今并非是书写的主流载体,但作为日常书信、拜帖、练笔、抄录趣闻、记交游文会诗赋等之用,以造价低廉与携带方便的特性,还是不乏市场的。
若是再做成精美些的纸册与折子,符合世家大族们的“风雅”、区分贵贱之别,那就更有盼头了。
想到就做。
当即,夏侯惠雷厉风行,将想法一股脑的交代给孙娄,让他调来家中木匠与善针线的妇人开始实施。
纸册的做法,是将横向裁切好的五张纸对折,以针线缝合为一叠,五叠为一册;在缝合边钻孔,裹上帛布、用细麻绳系捆固牢,遮丑之余也顺势解决繁翻页时的纸张松落问题。这样的册子,以书写量算可比拟二十卷竹简,作价与一卷竹简相当,应是不愁销路吧?
而折子则是稍微浮华些。
先竖向裁切好纸张,连续对折五次,重力压实褶痕;再用鱼胶粘在两片打磨光滑的薄木片上,最后用布帛将木片包边点缀。
这样的折子书写不了多少字,但胜在体面,做拜帖或书信往来正好。
作价嘛~以主要是卖给公卿贵胄、世家大族估算,也不用太高,是纸册的十倍就好了。
最后,夏侯惠还不忘叮嘱孙娄,不管是纸册还是折子,都要在包边帛布上绣着“石泉松林”的小字样。
为了一定程度上保障销路。
因为纸册与折子都十分容易仿制,逐利的商贾定不会错过商机。
但名声效应不能仿制啊~
举个例子。
一样都是两千石的职位,在州郡地方任职与在身居庙堂之上,两者能一样吗?
同理。都是纸册与折子,其他人家仿制出来的,备受天子宠信的夏侯惠家中出产的,两者能混为一谈吗?
家境殷实的世家大族,又不会在意几个五铢钱的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