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2章:捉襟见肘的大明(1 / 2)武兴大明首页

在朱瞻坺自己出钱替朝廷给伤亡将士发抚恤的消息传出之后,朱瞻基本能的感觉到了不妙。

他第一时间就前往了户部,果不其然,夏原吉拿这个当借口搪塞他。

要知道,在夏原吉的眼中只分轻重缓急,没有什么阵营的利益之分。

显忠庙,说白了就是提高武将地位、彰显武将功劳的一个建筑物,在面对国库没钱、伤亡将士需要抚恤、交趾地区正在交战等一系列难题的时候,夏原吉自然就把修缮显忠庙的事情给排到了后面。

无论怎么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夏原吉就是软硬不吃,咬定了等伤亡将士的抚恤和交趾地区大明将士的补给问题解决之后再给他解决修缮显忠庙的问题。

一时间,朱瞻基犯了难。

作为大明宗室,而且还是皇太子的嫡长子,几乎是板上钉钉的皇太孙,朱瞻基不是没有钱,但他不是朱瞻坺。

显忠庙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座房子那么简单的。

首先,既然是安放战死将士之所,再加上带上了皇帝这個因素,显忠庙的修缮必然不可能草草了事。

其次,经过朱瞻坺那么一渲染,显忠庙就成了武将的最高殿堂,如果修建得寒酸了,那不仅得不到武将们的好感,还可能会起到反效果,这显然不是朱瞻基想要看到的。

最后,大明的显忠庙可不是什么普通的建筑,而是当年朱棣亲自拍板,把象房改成了显忠庙。

象房是什么?顾名思义,养大象的地方。

想想大象的体型,这显忠庙能小了?

既然不小,那花的钱能少了?

朱瞻基对这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根据他从工部官员口中得到的回答来看,这显忠庙没个二三十万两白银恐怕下不来。

什么?二三十万两白银很少?

拜托!这可不是倭国白银大量涌入的明朝中后期,这是永乐年间!是正儿八经的大明前期!

根据《明实录》记载,在永乐皇帝几次御驾亲征的期间,大明的国库税收基本上是在两千万到两千五百万石粮食左右,折合白银约五百七十到六百万两。

是不是很多?但是别着急,这还没完呢。

朝廷每一年都是有着固定的支出的,首先就是官员的俸禄。

虽然大明官员的俸禄可谓是历朝历代最低,但这也只是官员而已,别忘了大明还有一整个等着朝廷发俸禄养活的宗室。

虽然不是中后期那种已经让朝廷负担不起的地步,但也正因为是前期,你拿掉了人家的权力,不得多给点儿钱安抚一下?

其次,还有基础设施的建设。

道路、水利、边防等等都需要钱,而且还有个年年险情的黄河以及每年都要遭受好几次倭寇劫掠的海疆。

然后,战争和赈灾方面的支出。

从永乐朝开始,战争几乎就没有断过,首先就是交趾的陈季扩先后三次投降但又三次反叛,除此之外还有江西李法良叛乱,再加上北征,这份支出小不了。

最后,国家礼节性的支出。

在这方面,主要是藩国来朝、宗室嫁娶、祭天封禅等等。

那些小支出比如祭孔劝农,表彰节妇孝子等等就不算了,就说大明在藩国来朝这方面的支出就不低。

除了这些之外,大明还有独属于自己的支出,比如郑和下西洋的宝船队和人员花费、编修永乐大典也耗费颇巨,更别说还有迁都这种大事儿了。

五百七十万,按照六百万两白银来算,除去这些,国库还能有多少呢?

就这还没算皇帝自己的内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