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3章 沙僧乃卷帘大将,为何取经路上从不召唤土地、山神?(1 / 1)杏坛一笑首页

随着1986年由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出品的电视剧《西游记》在荧屏上和观众们见面,《西游记》更是风靡全球、影响深远。尽管《西游记》已是一部人尽皆知的不朽之作,但《西游记》却远非这么简单。笔者认为,《西游记》是一部具有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的经典之作,这一部神魔小说看似老少皆宜,实则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也将人性的复杂与多样展现得淋漓尽致。

好比取经队伍里的沙僧,他的前身乃卷帘大将,但却在取经路上极其格格不入。

一、卷帘大将

我们知道沙僧前身乃天庭的卷帘大将。何为“卷帘大将”?在唐僧的取经队伍准备渡过流沙河的时候,孙悟空和猪八戒曾和沙僧大打出手,交手过程中,沙僧自己是这么说的:“千功满拜天颜,志心朝礼明华向。玉皇大帝便加升,亲口封为卷帘将。南天门里我为尊,灵霄殿前吾称上。腰间悬挂虎头牌,手中执定降妖杖。头顶金盔晃日光,身披铠甲明霞亮。往来护驾我当先,出入随朝予在上。”沙僧的这一段自述很直观,将他“卷帘大将”的地位说得很清楚。原来卷帘大将竟是玉帝的贴身护卫,这位贴身护卫是玉帝亲自册封的,无疑是玉帝身边的第一人。加之沙僧腰间挂了一个虎头牌,不仅能自由出入南天门,任何外人进出南天门都要向沙僧汇报。与此同时,满天诸仙朝玉帝礼拜之时,唯有沙僧可以在灵霄宝殿手持神兵。当诸仙与玉帝商讨政事时,身穿光明铠甲、头顶金盔的沙僧则威风凛凛地站在玉帝身边,还真是“护驾当先、出入在上”。这样看来,沙僧当年的这个卷帘大将手握重兵、三界皆知,但该如何解释取经路上的沙僧从不召唤土地山神这件事?

二、从不召唤土地山神

原来唐僧为了取得真经,需要徒步穿越崇山峻岭的西牛贺洲。西牛贺洲群魔乱舞、鬼怪遍地,稍有一些不注意,毫无法术的唐僧就会被妖怪抓走。为此,孙悟空曾屡屡念动咒语,召唤土地、山神,一来打探妖怪的来历,二来了解当地的一些人文风情以及地理情况。好比取经队伍穿越平顶山的时候,唐僧、猪八戒、沙僧被银角大王用计抓走。另一边的孙悟空早被银角大王用三座大山压得七窍喷血。在摆脱了银角大王搬来的三座山后,孙悟空当即唤来了土地山神,得知了平顶山金银角大王的住处。无独有偶,孙悟空也召唤了号山的土地山神,知道了红孩儿以及铁扇公主的住处。既然孙悟空都能召唤土地山神,为何前身身为卷帘大将的沙僧却从不这么做?要知道土地山神的职位虽是低微,但在天庭里也是有编制的,况且沙僧做卷帘大将之时,经常跟着玉帝出入各种高级会所,按道理来说,只要沙僧召唤土地山神然后报出卷帘大将的威名,土地山神必然恭恭敬敬,随时供沙僧驱策。那又是什么原因让沙僧在取经路上噤若寒蝉、表现得差强人意呢?的确,纵观取经之路,沙僧远没有孙悟空那么积极,就算孙悟空降妖伏魔之时需要帮手,他也只带着八戒出战,却让沙僧呆在了原地。其实,你若读懂了如来说过的一句话,就能理解沙僧为何会在取经路上如此低调。

三、如来道出关键

那时取经队伍历经了14年的风霜雪雨,成功地将5048部经书传到了大唐。随后唐僧、孙悟空等人走进雷音寺接受了如来的封赏,如来根据取经众人的表现给出评价做出封赏。在对沙僧评价的时候,如来是这么说的:“沙悟净,登山牵马有功,加升大职正果,为金身罗汉。”可见,当年观音菩萨接受了如来的委托,前去四大部洲寻找合适的取经人选。观音历经一番跋山涉水,找到了流沙河的沙僧。眼见沙僧可塑性较强,观音当即抛出了橄榄枝,给沙僧安排了取经任务。然而沙僧在天庭为官多年,即便被贬下凡间仍对重归天庭念念不忘。于是当观音告知取经人会路过流沙河时,沙僧却反问了观音这么一句话:“但恐取经人不得到此,却不是反误了我的前程也?”从沙僧的这一句话不难看出,沙僧根本不在乎唐僧的安危,而是非常在意自己能否官复原职,以便能够前程似锦、步步高升。也正因为沙僧留有天庭养成的“部门主义”的陋习,他只是记住了观音让他“登山牵马”的任务,却对化斋探路、降妖伏魔等事漠不关心。沙僧算是真正做到了“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样分析,就能解释沙僧前身明明是高高在上的卷帘大将,却从不召唤土地山神。不过沙僧的懈怠以及不作为也被如来看在眼里,沙僧最后没有成佛、被如来封了一个小小的金身罗汉。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也知道了一个道理:部门主义会让同事之间沟通不畅、合作困难,甚至出现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这种局面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还可能导致内部的恶性竞争,破坏团队合作。只有发挥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才能带动团队的进步,最终取得巨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