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而立,广告人一枚,曾经天南海北工作之余,总喜欢将遇到的人和事,一些思考,一些见解,都记在手机里。
慢慢的,读过的书,也会萌生越来越多的想法,便一一记录在册。直到疫情来临之后,封在家中,开始构思一本属于自己的武侠小说,《西别东川录》便应运而生。
本书主要灵感来自于《黄帝内经》,《周易》,《参同契》,还有一小部分《性命圭旨》(因为这是竖版繁体字,实在是难啃。。)。
其他灵感则来自于平日里积累的点点滴滴。
听闻我要写武侠,朋友们纷纷出言关切。
Q:如今爽文当道,为什么非要头铁回来写武侠呢?你这不是找死吗?
A:以书会友,不指望挣钱,谈不上找死。
Q:写个穿越,重生,系统爽文,不好吗?慢节奏的武侠谁还有耐心看。
A:这个世界的人口构成历来都包含老中青。爽文虽好,但吃多了总会腻。总有喜欢慢节奏细细品味有血有肉的故事的同道中人。
Q:年轻人现在都不看武侠了,看武侠的也找不到你这本书,说白了,还是没人看。
A:只要有一个人看,并且评论喜欢,这本书存在的意义,就达成了。
Q:现在作者包容性差了,而且同行竞争比较大,你写的不好,人家骂你可难听了。你写好了,保不齐同行也要来黑你,你能承受吗?
A:我一直认为,读者始终都具备读各种作品的能力,只是被大数据操控,渠道被关闭了。另外,有人骂,说明有人看。真读者骂,说明恨铁不成钢,假读者骂,说明你有竞争力。这都是好事。
以上是着书之前乃至近期还会出现的一些对话。
接下来简单聊聊创作历程。
如今已经码了四十来万,完本差不多百万。
对于字数,我一直非常认真,因为字数太多了会担心自己水,字数少了,又担心自己的语言太晦涩(毕竟之前有某站编辑这么评价过)。
回想了一下自己喜欢的那些武侠着作,百万字左右也就差不多了,因此作为半路出家的作者,向前辈学习一二还是有必要的。
在着书之前,从业广告行业十来年,又在电视台工作了三年,总想着有朝一日自己写了书,要把自己在广告和电视行业没法干的事,统统揉进自己的作品里。
如今真的写了,发了,反倒没了当初的念头。而是避开了所有朋友圈,避开了有传播能力的途径,默默地发布。
辗转了多个平台,才算慢慢把自己想要的搞明白,让人免费看到。
避开了圈子,但有一些新的想法正在实践。
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