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大师已辞尘世去(2 / 2)铁鹞子首页

对于金庸作品中人物的解读和寻找现实中的原型人物,可以说养活了一大批”金学家“。我们渴望金庸,希望了解金庸,因为这些解读而心满意足,有所收获。金庸,从一个笔名,变成了一个角色,一个真实世界的小说的重要角色,满足众多读者的点评和好奇。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作者需要一个笔名,让这个笔名去承受世人的评论和争议,让作者自己能够在金庸的背后稍稍喘一口气。

今天,明天,未来的数日,我们都会听到看到许多金庸的话题,因为他死了,这彻底引爆了媒体的舆论和焦点。可金庸真的死了吗?

金庸死了吗?古龙死了吗?梁羽生死了吗?

那个名叫金庸的存在,依然活着,活在记忆里,活在评论中,活在他冠名的每一部作品中。我们从作品当中认识的那个金庸,他依旧存在。甚至死亡,金庸活得更加浓烈,更加巨大。

现在,我才真正意识到,金庸的作品,那种娴熟的故事技巧和克制的自我表达,是一个多么聪明的事情。当你将自己太多的情感投入其中时,你就会对它产生期待,产生希冀,产生恐惧。但你如果能够抽离开来,以金庸这样一个成功的故事讲述者出现,我给你讲故事,你回报我以功名利禄,不是比起古龙,还要更加的潇洒吗?

郭靖的侠之大者,敦厚儒风;杨过的狂狷桀骜,执着唯一;无忌的普度众生却优柔寡断;萧峰的慷慨激昂,郁郁狂怒;令狐冲的自在,韦小宝的讥讽,到底哪个是你?刚刚辞世的老人?

还是说,他们都不是你,他们是金庸,是你留给我们无尽回味的艺术精华,给我们最初的文化启蒙,是容许我们来消费戏说去填补无聊时光的消遣。

此时此刻,请尽情让金庸漫天飞舞,充斥每个街头巷尾,共同印证一个文化巨子的逝去与重生。这个笔名,那位上个世纪的老人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是他无奈的宽容,他达观的微笑。至于那个真名,请容许它默默消失,无声无息,这是我们能给这位老人最大的敬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