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回:全民公敌(1 / 2)睡在高中里的猫首页

高二开学两个月了,每天的生活就像是一摞摞的课本,虽然每页的知识不同,但每次的翻书声都是一样的。大量的计算,大量的背诵,大量的分析,大量的理解,在大量的作业和大量的刷题中将知识汇入江河流进脑海。

今天晨曦进教室的时候还带着一个新同学,她高高的个子,长长的头发,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站在晨曦的身后,站在陌生的环境,她的眼神中毫无慌乱,而是平静的看着座位上的同学。

晨曦提高了声音说:“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你们的新同学李可欣,她之前一直在一班,今年转到我们班来上课,希望大家能和她一起共同努力,相互学习。”

晨曦的一番话像是引爆了一颗炸弹,让在座的所有人都为之一震。在一中1500个学生中,只有学习最好的100个学生才能进一班和二班,俗称尖刀班。这些学生从进入尖刀班开始,目标就极为明确,那就是清北,除了这两所学校之外,考入其他任何大学对他们而言都是失败。传言,他们高一就将高中知识学完,高二高三都在复习和拔高中完成,对智商、毅力的要求都非常高,每年一中在各种国家和国际上的竞赛争金夺银都由这两个班完成。

他们像神一样存在于这所学校!

他们的班级处在另一栋教学楼里,提前半小时上课,延迟半小时放学,考试内容单独出题,任课老师优中选优,真正王牌中的王牌,精英中的精英。普通班的孩子们和他们是很难相遇的,原本上学放学时间就不同,学校还为他们专门设置了一层食堂,传说他们课间除了上厕所是从不出教室的,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

“大家好,我叫李可欣,希望能和大家一起进步。”李可欣的声音很温柔,但想起她尖刀班的身份让班里的学生们感觉很有力量。

“李可欣,以后你就坐在这儿吧。”说完晨曦把李可欣安排在于可琢的同桌。随即把柏星辰安排在班级最后,让他自己独立成排,这样虽然显得有些突兀,当让柏星辰有了宽阔的空间,再也不会稍有动作便让身边的人东倒西歪。

于可琢看了看自己的新同桌,一边的嘴角扬起,轻声说了句:“尖刀班。”在他的心里,只有手刃几个强敌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强大,机会来了。李可欣听到了同桌的声音,她丝毫没有理会,打开书包有条不紊的整理着自己的学习资料。

尖刀班是纯理科,政治、历史、地理早就在高一放弃了,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李可欣会到文科班来,但是她和于可琢的竞争是大家渴望看到的,而且都希望于可琢能战胜李可欣,为普通班的学生挣到几分颜面,毕竟在大多数学生心中,和尖刀班一绝高低,嘴上说着不服气,心里还是有几分惧怕的。

这节课是数学,于可琢在班里最无敌的科目。老师先是讲解知识点,接着出了一道题准备考察一下学生的掌握程度。于可琢有预习的习惯,这个知识点他已经掌握了八九分,老师一讲更是融会贯通,简单看了一眼题目这个思路和过程便了然于心。

老师问道:“哪个同学来回答一下这道题怎么做?”

于可琢和李可欣同时举起了手。老师犹豫了一下,把机会给了李可欣。李可欣熟练地把思路讲完,接着开始讲述答题过程。于可琢静静地听着,发现和自己想的一模一样,心想尖刀班也不过如此,但接下来李可欣的操作让他觉得不可思议。完整过程需要七步,每一步都包含大数据运算,李可欣就这样轻描淡写的说着,最后居然用心算说出了准确的得数。全程敏捷的思路、完美的过程、超强的心算,将一道普通学生需要半小时才能完成的题目在五分钟内解决了。于可琢感觉到了让人窒息的碾压感,不远处的乔春华也感同身受,只有更远的柳小河毫无压力,因为这道题她完全没有听懂。

在接下来所有的科目中,所有人都把李可欣当成了假想对手,试图在课堂上赢下一局。尤其是在纯文的科目里,每个人都全力以赴,因为只要这三科失手,那就没有任何希望了。李可欣让大家失望了,无论文理她都游刃有余,将六边形战士演绎到了极致,柳小河的语文败下阵来,柏星辰政治课上也选择闭嘴,乔春华引以为傲的地理屡屡受挫,一口流利的英语深得老师欢心,晨曦也在课堂上说:“你们看看人家李可欣,一年多没学历史考得还这么好,你们平时都在瞎忙活啥!”李可欣用自己强大的实力成为了全民公敌。

月考如约而至。于可琢越发憔悴了,因为熬夜复习面色变得苍白,就连往日服帖的发型也开始凌乱。数学的考场中,无奈和绝望交织着,一个半小时后李可欣站起身走上讲台,把卷子交到老师的手里。老师惊愕的看着她说:“时间还早,不用在检查一下吗?”李可欣说:“不用了,谢谢老师。”说完走出教室。于可琢忙于验算的手开始颤抖,自己还有一道大题没有完成,对手却一骑绝尘。“不能急,不能急,她可能不会做。”于可琢不断地做着心理安慰,让自己的心情稳定下来。即便是这样,最后一道答题还是让于可琢止步不前,最终放弃。

总成绩下来了,李可欣成为了新的王者,除了语文落后柳小河,其他科目均是最高分,数学147分,远高于于可琢的126分。没有悬念,一切早有定论,只是大家不愿承认。

自习课上,于可琢问李可欣:“这次的数学题真得这么简单吗?”

“嗯,比我在尖刀班考的题简单很多。”

“你为什么多检查一会儿,也许能考满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