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章 龙脉长城(2 / 2)山河歌首页

说书先生问完问题后,见无人回答,一脸平静,看不出是期望,还是失望。

他知道,在场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问那一连串问题的原因,仍然在云里雾里,于是问道:

“是不是很奇怪,原本就存在于九州大陆上的黄河,加上龙子坠落后的九条大河,应该有十条才对,那第十条大河在哪里呢?”

“那第十条大河,就是……”

“万!里!长!城!”

这句话如平地惊雷一般,出现在众人耳中。

任谁也无法将万里长城与大河联系起来!

哪有在地面上的河?

哪有在山脊上的河?

是河总得有水吧?

就算这些常识都可以打破,那为什么这条河跨越了无数年才出现,而且还是人族自己建的,不说是龙子化成的吗?

说完这句话,说书先生反而如释重负一般,也不管那句话给众人带来的常识冲击,说道:

“九个龙子被后羿射杀之后,残魂逃回北方大泽,然后隐藏在了不见天日的地下。”

“它们为了延续生机,联手将那条大河引入地下,所以那条原本应该出现在地表的大河由明转暗,变成了阴河。这条暗河不流向大海,也不流向内陆的湖泊,所以连汇聚了无数人心血智慧的奇书《水经》中也没有记载。”

“因为它的存在,已经超出人力可以探究的范围。”

“当时不是有方士说,灵气复苏,万族苏醒吗?这都一千年了,怎么不见动静啊?”

又是那矮胖男子,看来果真如他自己自己所言,真的是心性使然,喜欢追根问底。

说书先生老脸一红,“或许是方士胡说八道呢,刚才老朽不是说了嘛,这就是个故事,当不得真。”

“传说远古时期,人皇铸了九龙鼎,与这后羿射日有关系吗?史书上说始皇帝曾经得到九龙鼎,后来又掉进了大河里,是真的吗?”

问这话的却是孟觉。

说书先生捋了捋胡子自信的说道:“确有不同史料记载,九龙鼎曾在秦时出现过,至于其来历和去处,老朽也确实不知,也确想知道。公子如有恒心,也可去查探一番,若有所得,方便的话,也不妨告知天下,那时老朽若还活着,得知消息也无憾了。”

“老先生,那用黄金铸造的十二个金人呢,到哪里去了?传说巨龙就喜欢这些金灿灿的东西,那么多黄金,该不会被巨龙偷走了吧?”

蓝玉见孟觉都问了,觉得自己也不能不问,问完又觉得意犹未尽,接着说道:

“对了,您那书在哪里买的?”

老先生呵呵一笑:“这可不能告诉你,这宝藏我也想去寻。”

蓝玉见自己的小心思被拆穿,却也毫不在意,只要说书先生有回答就好。

“据说始皇帝的陵寝里面有无数青龙兵马俑,那十二护卫呢,是不是也在里面?还是说被被始皇帝练到金人里面了?或是被他练成了自己的分身飞升仙界了?”

提这问题的是一名中年人,白面无须,衣着富贵。

这人的想法不可谓不大胆,但认真一想,以始皇帝的性情,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说书先生有些迟疑,像是回忆了一番他所说的那本书里的内容:“这种可能也不是说不存在,但却如天方夜谭一般,无法查证。”

“还有传说,始皇帝确实找到了长生不老药,然后将魔典练到了最高境界,后面的十二个皇帝都是他夺舍了自己的后代,改头换面继续当皇帝,老先生您看的那书里有说吗?”

还是那个中年人在发问,围绕的仍是那虚无缥缈的长生与成仙。

说书先生似有些恼了,直接回道:

“凡人肉体凡胎,哪能活这几百上千年,想必是做不得真的。”

然后又赶紧补充道:

“诸位看官,且放过老朽这一把老骨头,老朽又不是神仙,哪里知道这么多?”

“最后一个问题,问完就结束啦!”

木秀林见说书先生方才关于第十条大河的答案与自己的猜测完全吻合,终于忍不住抢先问道:

“老先生,按您故事里说的,人族与龙族有这样的深仇大恨,那为什么皇帝又自称真龙天子呢?”

说书先生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这也是人族的无奈之举,正如刚才这个看官所言,神话里被传的神乎其神的灵气并没有复苏,而人族对于修行的探索却从未止步。我们能感觉到气的存在,而且气也确实存在,要不然也不会有风,万物要是不呼吸就会窒息而亡。”

“但是,这气却看不见,摸不着。”

“或许灵气其实早就已经复苏了,只是我们凡夫俗子,不知道而已!”

“古籍中还有一种说法,九州大陆后天孕育了九条巨龙,它们吸收了太多太多的灵气,才导致世上灵气稀薄。”

“而有失必有得,巨龙散发出的龙气也可以助人类修行。”

“但龙气暴烈,必须用人族气运中和,所以历来能够真正运用龙气的都是一国之君,而且必须拥有传国玉玺。其余皇子皇孙、皇亲国戚至多只能沾沾气息。”

“也许,始皇帝就是知道此事后,才修建万里长城。”

“既可以此收拢北境龙气为我所用,也可镇压九龙残魂,让那条大河由暗转明,无所遁形,不再肆无忌惮地吸收天地灵气。”

木秀林拱手谢过说书先生,不再说话。

他心中沉思,越发觉得这老先生的话里有话,似乎在影射什么,又似乎在印证什么。也不知他为何会到这边荒小镇里,讲这样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

近三百年来混战,也是为了争夺这所谓的龙气吗?

六国皇室均宣称自己是始皇帝的直系后裔,但先生却告诉他,帝政的直系后裔一直是一脉单传,出了名的长寿。

秦国帝位如从帝子婴开始算,按照十二地支计,共传了十二朝。

每朝历时一甲子,至帝亥朝时,却只有二十七年,如算上始皇帝在位的三十三年,正好七百二十年。

而帝亥在亡国时,只高呼了一句话:

“长城在,秦则在;驰道在,秦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