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柒部:大结局 第24章 政客(1 / 2)汉朝四百余年首页

西汉时期,杜周、杜延年父子分别得到汉武帝和汉宣帝的重用,皆官至御史大夫,京兆杜氏由此成为一方豪族。到了东汉末年,京兆杜氏的代表人物则是杜畿,他尽管出身于如此显赫的家族,却幼年父母双亡,生活十分孤苦。

然而,还没等到上任,黄巾起义、十常侍之乱、董卓之乱就相继爆发,眼看时局动荡的杜畿当即决定放弃官职前往相对安定的荆州避祸。

直到北方大体安定后,杜畿才返回中原,得知这一消息,曾向曹操推荐过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优秀人才的荀彧又坐不住了。

在荀彧的推荐下,杜畿成功进入曹操麾下,并被任命为司空司直,后迁西平太守。

古代功曹,实际上是一个官名,相当于现代公务员的职位。在秦代,汉代,晋代,凡是有辅助性质的佐吏,就称为功曹。

“功曹”这个官职,是太守的属下,主管“选署功劳”,也就是考察、记录、推荐本地的优秀人才,是有一定实权的职务。

县长有功曹协助办公,郡市长官有功曹辅佐,功曹又称为书佐。其性质有点象现代的秘书长,纪录文书之类的公务人员。

杜畿,字伯侯,陕西省西安人,出身京兆杜氏。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名将,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的后代。

杜畿为人孝顺、年少有为、有勇有谋、理政宽厚。历官郡功曹、守郑县令,善于断案。

荀彧将他举荐给曹操,曹操任命他为司空司直,调任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

他的祖宗杜周,是个酷吏、贪官,而杜延年是个好官。

杜家到了杜畿父亲那一辈,已经不再做官,是普通人家了。杜畿的母亲去世很早,父亲续娶,家里来了一位凶狠的后娘。

后娘到家没多久,杜畿的亲爹也去世了。年幼的杜畿便由后娘一个人照管,杜畿的日子过得非常艰苦。

也就是说,杜畿从小受尽了后娘的欺负,但是坚强地活下来了,并且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拥有了孝子的名声。

汉朝以孝治天下,孝子做官的机会是比别人多的,出了名的孝子,做官就更容易。

杜畿二十岁时,就被任命为京兆功曹。

杜畿还兼任郑县令,并显示出自己不平凡的政治才能。

郑县的前任县令,政绩不佳,在任时积压了很多案件,监狱里关了几百人,既不判也不放,就把人家锁在牢里受苦。

杜畿到任后,首先处理这件事情,他亲自到监狱审案,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全部结案,该判的判了,该放的放了。

年轻人处理案件,不可能处处周到、公平。

但清理积压案件是一件大事,杜畿能在很短时间内把这件事办了,说明他识大体,顾大局,懂得轻重缓急。

所以,他受到了上级和同僚的称赞。

不久,杜畿被举为孝廉,升了官,担任汉中府丞。乱世流离东汉末年,朝廷宦官、外戚交替专权,政治黑暗,民生凋敝,激发出一场著名的黄巾起义。

起义平息之后,又是董卓乱政,军阀混战,天下大乱。

作为下级官员的杜畿,对此无能为力,只好明哲保身,弃官逃命。

带着年迈的后娘,到相对安定的荆州去做难民。

在荆州过了几年,后娘去世了,中原也相对稳定了,孝顺的杜畿于是带着后娘的灵柩返回故乡京兆。

在回乡的途中,发生了一件惊险而有趣的事情,从中可以观察到杜畿的胆略。

杜畿是和许多老乡结伴而行的,路上遇见强盗,同伴们都吓跑了。

杜畿带着棺木没法跑,干脆就站着不动。

强盗们一看,还真有不怕死的,就张弓搭箭,要射杀杜畿。

杜畿冲着强盗们拱拱手,很客气地说:“各位好汉,你们拦路抢劫,不就是为了发财吗?我身边又没有钱,只带了一具棺木,你们射我有什么意思?”

强盗们一想,白白杀个人,确实没有意义,就放过了杜畿。

杜畿回乡后,他的朋友、河东人张时,正担任着京兆尹,就聘他继续担任功曹。

朋友照顾,固然是好事,但好朋友变成上下级关系,也自有难以相处的时候。

张时对杜畿不太满意,认为他阔达疏诞,不负责任,干不好功曹这个职务。

杜畿呢,不好公开顶嘴,只好在私下里发牢骚:“我做不好这个功曹,但我到你老家河东当个太守,是能胜任的。”

受命河东杜畿在张时手下干不出味道,干脆又弃了官,跑到京城许都,再寻找做官的机会。

他结交了侍中耿纪,晚上就跑到耿纪家里聊天,谈论时事,经常聊到天亮。

而且,谈论时声音洪亮,隔壁人家都能听见。

隔壁住的是曹操的心腹谋臣荀彧,杜畿一谈论,荀彧就在隔壁支着耳朵听。

听了几次,他了解到杜畿的才能,就派人找到耿纪,质问道:“有国士而不进,何以居位?”

耿纪就把杜畿介绍给荀彧,荀彧和杜畿谈了几次,双方处得像老朋友一样。

于是,荀彧把杜畿推荐给了曹操。

曹操惟才是举,正是用人之际,任命杜畿为司空司直。

司直的级别是“比二千石”,相当于“副太守”了,主要的任务是辅佐丞相,搞监察工作,检举那些违法乱纪的官员。

曹操当时担任司空,相当于丞相。

司空司直,就等于是曹操身边的亲信了。

过了不久,曹操给杜畿任命了重要的官职,“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

东汉末年复杂的政治军事形势,把河东郡推到了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敏感的战略位置。

河东郡本属司隶校尉管辖,当时的司隶校尉钟繇,是曹操的亲信,所以河东郡属于曹操的势力范围。

并州刺史高干是袁绍的外甥,并州属于袁氏的势力范围。

而当时黄河西岸的关西地区,属于马腾、韩遂的势力范围。

在曹操与袁氏争锋的时代,袁曹双方都想得到关西马腾、韩遂的支持。

袁绍一方,要想与马腾、韩遂势力接触,就必须争夺河东郡。

所以,并州刺史高干委派郭援为河东太守,带兵进攻河东,试图赶走朝廷任命的河东太守王邑。

钟繇争取到了马腾、韩遂的支持,率兵反击,杀了郭援,击退了袁氏的部队,河东暂时安定下来。

河东太守王邑,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官,深得河东百姓的爱戴。

但他却不是曹操的亲信,心向朝廷,不一定事事都听曹操的。

曹操为了防止并州刺史高干的势力向西与马腾韩遂、向南与刘表接触,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河东郡的控制。

所以,尽管王邑深得民心,也必须把他调开,另派一位亲信担任河东太守。

曹操要求荀彧推荐一位像西汉萧何、东汉寇恂那样能独当一面的人才,镇守河东。

荀彧仍然推荐了杜畿,说他“勇足以当大难,智能应变”。

当时,杜畿正在赴西平太守的路上,曹操就派使者乘快马,把杜畿追回来,改道河东就任太守。

艰难上任汉朝的郡守,权力很大,等于是镇守一方的诸侯,原太守王邑当然不愿意被征调离职,他采取了几套手段来对抗。

一方面,派了几千兵马,阻断黄河渡口,不让杜畿入境上任;另一方面,派部下卫固和范先,分别去找钟繇谈判,表达民意,要求把王邑留下来。

王邑等人以为只要反映出民意,就可以取消这次征调。

钟繇理所当然地不会同意卫固和范先的请求,反而严令王邑尽快交出印符,由杜畿接任。

王邑一气之下,自己带着印符,跑到许都找汉献帝评理去了。

钟繇是一个很有手段的人,他请求曹操派夏侯惇的大军,消灭卫固和范先的部队,为杜畿的上任扫清障碍。

杜畿这时说了一段很有名的话,表达了他的爱民思想。

他说:河东郡有三万户居民,大家都希望安居乐业,并不是都想跟着卫固作乱。

如果大兵入境,河东百姓就会被卫固胁迫,死战抵抗。

如果夏侯将军不能取胜,那河东这一带的局势就乱了,再也无法控制;如果能够取胜,那么河东的百姓就会丧失殆尽。

现在,卫固等人并没有公开反对朝廷,只是打着老太守的旗号拒绝新太守,并不敢真的杀害新太守。

我不带兵马,单车上任,他们不敢和朝廷翻脸,只能假意接受我。

我在河东待上一个多月,就能想办法制伏他们。

于是,杜畿不等大军到来,自己绕道黄河郖津渡,进入河东境内,单车上任。

河东郡掾卫固,与杜畿是老朋友,早就认识,有几分情面在。

而中郎将范先,却和杜畿没有交情,一见面,就动了杀害杜畿的念头。

范先对卫固说:“想当老虎,却害怕吃人肉,那算什么老虎?现在不杀杜畿,必有后患。”

卫固却犹豫不决。范先为了警告、威胁杜畿,陆续杀害了郡主簿等三十几位下属官吏。

杜畿呢,此时一味地装孙子,唯唯诺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

卫固见杜畿软弱可欺,也就取消了杀心,对范先说:“杀了他,没有什么意义,反而会招来世人的唾骂,说我们杀害长官。看样子,我们是能控制他的,还是留着吧。”

范先同意了,于是举行上任典礼,奉杜畿为河东太守。

杜畿为了进一步麻痹卫固和范先,郑重地表态:“卫氏、范氏是河东的名门望族,郡里的大小事务,全要仰仗你们二位,我只是坐享其成罢了。但是,国家有国家的规矩,上下级的礼节不能废弃,有什么事,大家要一起商量才是。”

卫固和范先都表示同意,杜畿于是给他们正式的任命,以卫固为都督,兼任郡丞和功曹;而全郡三千多名将校士兵,全由中郎将范先统领。

这等于是把全郡的实权全都给了卫固和范先。

这两人放了心,便不再提防杜畿。

杜畿能够在刀光剑影中保全性命,除了自己的智谋外,钟繇的外部支持也不可忽视。

钟繇和夏侯惇即将到来的大兵,使卫固和范先不敢在短期内向杜畿动手。

瓦解豪强卫固、范先既然掌握了河东的实际权力,为了自己以后的安全,也为了在乱世中有所作为,他们就必须扩大军队。

杜畿呢,不能公开反对,就用了一个阴损的招数,对卫固和范先说:“如果你们想干大事,就必须争取民心,让百姓支持你们。现在公开征兵,百姓们肯定认为快要打仗了,心里害怕。兵还没有征到,百姓们就先逃亡了。不如动用钱财,不动声色地,陆续招募士兵。百姓们谁想要钱,谁就来当兵。”

卫固、范先两个大家族,都是很有钱的,就同意了这个办法。

招兵时,各处的将校,为了多吃空饷,都大肆舞弊,多报名,少招兵,乱哄哄地闹了几十天才停止。

卫固和范先花了许多钱,实际上没有征到多少兵。

接着,杜畿又给卫固出了一个歪主意,他说:“人都是最顾家的,咱们手下这些将校掾吏,平时回不了家,心里都很埋怨。不如给他们放放假,有事时再召集,也不会太困难。这是团结人心的一个办法。”

糊涂的卫固为了收买人心,又同意了。

这样,卫固和范先的心腹爪牙就被杜畿成功遣散了。

而杜畿本人,私下里又做了许多说服工作,悄悄团结了一批支持自己的人。

不久,河东郡周边地区的战乱就开始了。

白骑军进攻东垣,高干军进入濩泽。

各郡的情况都比较糟,上党郡,各县长吏被杀;弘农郡,太守被囚禁。

而在河东郡,卫固等人准备起兵响应高干,但将校已散,匆忙之间召集不起来。

太守杜畿呢?

知道各县会支持自己,便带领亲信数十骑,逃离郡城,找了一处坚固的县城拒守。

全郡各县吏民纷纷向杜畿那里集中,团结应变。

几十天内,杜畿就召集了四千多人马,实力雄厚。

卫固和范先带着自己的兵,伙同高干和张晟的部队进攻杜畿,不能取胜,又跑到各县抢掠,也没有什么收获。

不久,曹操派的大兵到来,高干和张晟败走,卫固和范先被杀。

在杜畿的建议下,卫固和范先的党羽被曹操赦免,回家各操旧业。

河东郡的局势,就算是平定了。

河东郡没有经历太严重的战乱,早早地安定下来,人口、财产损失都不大。

杜畿便开始行使其太守的权力,带领百姓恢复生产。

为政有道杜畿的为政之道,结合了儒、道两家的特点,既宽惠爱民,又清静无为。

就以诉讼来说,他秉承孔子“必也无讼乎”的观念,尽量地为百姓讲道理,做说服和调解工作,不厌其烦,劝涉讼的百姓回家反思,寻求解决之道。

如果不能服气,可以再到官府,听太守讲道理。

这样,就激发了百姓的良知,父老们都自责道:“有这样爱民的好太守,我们为什么不听他的教诲呢?”

于是,百姓之间的纠纷、诉讼越来越少,社会也安定了。

杜畿经常到下属各县巡视,发现有孝子、贞妇、顺孙,就下令免除他们的徭役,鼓励他们好好劳动,好好生活。

在农业生产方面,杜畿督促百姓,努力耕织,多养牛马。

就连养鸡养猪养狗这些小事,杜畿都非常关心,定有章程。

河东郡的经济很快就搞上去了,百姓们辛勤务农,丰衣足食,官府也积蓄了大量的粮草。

解决了吃饭问题,杜畿又开始提倡教育。

因为处在乱世,军事不可不讲,他就在冬天农闲时,召集青壮年男子搞军训。

另外又开设学校,亲自担任教授,传授儒家经典,在全郡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社会风气有了很大的转变。

河东有一位名儒叫乐详,曾经协助杜畿搞教育。

后来,杜畿把乐详推荐到朝廷,担任博士。许多年后,河东郡的儒士特别多,人们认为,这都是杜畿教化的结果。

关西的韩遂、马超作乱时,附近的弘农、冯翊各郡县都有归附行为。

而河东郡与韩遂马超的地盘相邻,百姓却没有异心,仍然安居乐业。

曹操驻军蒲坂,与敌军相持多日,军粮全由河东一郡供应。

等曹操削平叛乱,得胜班师时,河东郡积蓄的粮食还剩余二十多万斛。

曹操非常激动,下令表彰杜畿。

曹操征汉中张鲁时,从河东调发五千名民夫运粮,民夫在路上自相劝勉:“人总免不了一死,可不能辜负了我们府君!”

在千里运粮、艰苦转战中,五千名民夫没有一人逃亡。

后来,曹操表彰道:“过去萧何平定关中,寇恂平定河内,您也有他们那样的功劳,即将授予您纳言的职位。但是又考虑到河东郡是我的股肱要地、充实储备的所在,占据那里就足能控制全国,所以还要麻烦您去那里坐镇。”

当时,杜畿不仅爱民如子,为政有道,而且不避权贵,品德高尚。

平虏将军刘勋是曹操的亲信,朝廷大员没有人不怕他、不趋奉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