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4章 何谓義(1 / 2)取义刀首页

而又如窥一斑而知全貌,他在察觉到了这个细节之后,便突然意识到,他这一路冲杀而来,已经算得上是舍生之举,但他这么做只是因为他自身的英雄情结作祟,与那夜在李世民面前装腔作势得立个要与唐军士卒同生共死不负墨家之义的人设而已。

虽然他确实做到了他所说的事,但很快他又陷入了疑惑,因为他虽做出了舍生之举,但他却好像没能取得任何之‘义’。

而此前,他已经明白了,若要登临神意,他便先要明晰他要舍生而取的‘义’是什么?只有先取出他的‘义’,补全他的刀法中的舍生刀意,他才能再求神意化相。

这又成了另一个死循环,他不懂他挥出的那一刀为何能斩伤了吕摩诃,那与他无比契合的快意究竟是什么?

.......

‘那么,义是什么?我是否能从圣贤之言中明白我这份快意是何物?’

苦思之中的谢慨决定刨根问底,便自问于心,再用那繁杂的前世信息不停冲刷他的脑海。

而他也终于想起了,他曾经研究过一些繁体字的演变,也玩过一些拆字游戏。

因为比起简体字,他更喜欢繁体字的美感。尤其是这个‘義’字,他之前就十分钟爱。

故他也曾去了解了‘義’这个字的大致含义,他知道‘義’的本义与构型有几种解说,一是指‘我’,二是指‘仪’。

但他更喜欢他认为的解法,他觉得,‘義者,上羊下我。自古以来,羊便是美善之象征,故义这一字或许可解为我之美善,我之美德或善举。’

这是一种高尚的德性。

而既然说到德操与品性,他便先想到了儒家的‘义’。

这也是他最熟悉的‘义’之体现。

在他向来的认知中,义于儒家而言,乃君子五常之德之其二,是为君子必修之德性,也是普通人该有的崇高精神追求。

如同孟子在《尽心上》中有说:“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这“非其有”的标准就是说“义”不仅是君子应该修有的抽象精神追求,还应该是社会赋予每一个人的具体职责和义务。

故儒家的义,以仁为内心而身外做义举,也是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人们朴素的道德认知。

而本来这样的‘义’似乎也更符合谢慨那属于现代人的认知,但在此时此地,他却觉得与他那份快意不尽相同,他有仁心,也敢拔刀行义,但总觉得他会这么做只因从小接受的便是这般道德教育。

他觉得这儒家之义与他心中快意虽殊途同归,却在此间取来做自己的刀义却是不妥。

而不只是他此时所处在那生杀之地,无情之沙场。

也因为他此生还是墨家门人,前身的记忆中也有详细的墨家之义,而墨家的义不同于儒家,墨子主张的‘义’有两大内核,一为‘利’,二为‘正’。

而‘他’的残留意识中,更留有《墨子·尚同(中)》中的一句话,‘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谢慨不怎么了解过墨子的学问,在他印象中墨家也就机关术比较出名,来了此地之后,接受了前身的记忆之后,才对墨家的十论有了比较简易的理解。

但在此时此刻此番境地,谢慨要去取心中之义时,墨家‘义利合一’之论的内核却让他对于他这门刀法有了新的认知。

他以为,墨家所说的‘利’并非如同财帛功名是俗物、是名词,而是利人利天下之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