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章 暗流涌动(1 / 2)大明律从笑傲江湖说起首页

“人徒知枯坐息思为进德之功,殊不知上达之士,圆通定慧,体用双修,即动而静,虽撄而宁。”

这是黄裳先生九阴真经最为有名的易筋锻骨章中的话。

当年,郭靖修行此章后,内力突飞猛进而进入真正高手的门槛;身受重伤、功力全失的洪七公在修炼后迅速恢复功力;大理段皇爷修炼后,直接弥补了治疗黄蓉所消耗的五年功力。

黄裳早年的看法并非是武学,他在文中记录的,是如何修身,以及从道家思想中收获治理天下的方法。

在补遗中,这句话之前,黄裳是这样说的:

“一生二,在人之性则为仁义之实;”

“二生三,在人之性则为乐之实。仁义者,阴阳也,乐者,仁义之冲气也。仁义以成,而后乐之实生焉。方其在心之时,未有感也,虚静而已。”

在这句话之后,黄裳还解释了撄宁:

“撄,扰动也。宁,寂静也。夫圣人慈惠,道济宁苍生,妙本无名,随物立称,动而常寂,虽撄而宁者也。”

甚至,这篇跟黄裳的另一部文集,几乎随处都能买得到的演山先生文集中间某篇文章的思想也是不谋而合。

这就是说,黄裳的武学思想,其实就存在于他的文集之中,一个武林人士,只要买到他的文集,所获得的启发,也是非常可观的。

演山先生文集中,这篇的标题叫做:《知予为取政之宝》;补遗中,这篇的标题叫做《修身立正之宝》。其中还能够感受到他武学思想演化的脉络。

陆平有些惆怅,虽说是入门,是基础,但是这个门还是有些高,要循着这一基础窥道武学的大道,就需要一些更加基础的台阶,即养气、练气之功。

华山派的气功如何?他目光移向不远处岳灵珊下榻的客房,又摇摇头,接着看起黄裳其他的文章。

这黄裳真是一位妙人啊,儒佛道三家学问无所不知,他恰恰就是在三家大道共同的追求——悟道中,不知不觉成为高山仰止的武学大家。

最早的时候,他提及自己的悟道,“故人之于道也,自其静一而悟入,未能劫于瞬息,一言顷而得之”;

在悟道的过程中,他产生了严重的饥渴感,“当如饥鹰伺肉,游鱼见饵,俄而取之,已吞而潜,已拏而举,或者犹求饵肉之所在”;

在悟道的过程中,他提及不为有形体的外物所诱惑,“往空之中,少为形物蚀其明而玷其莹,则遂留滞落着,其机不足以发,其枢不足以运,其锋不足以断”;

在悟道之后,他做到了“形骨倶融,纤毫不染”。

陆平满意地合上书卷,他随即想到了一个问题:

“武林中人为什么要去争夺武林秘籍?”

就比如黄裳,若是他是文人中的圣贤,大家学习他的思想,是研究他生平的每一篇著述;

若是他是武学中的宗师,武林中人却只知道抢夺他的九阴真经,这并不符合常理。

一定是有一股势力,不断制造出学会九阴真经就可以无敌的舆论,才吸引江湖人士不断争夺。

争夺秘籍,而非学习其背后的武学思想,原因就在于:无知。

产生这个念头的时候,陆平只觉得背后凉飕飕的,似乎若干双锐利的眼神紧盯着自己,那些九阴真经的争夺和修行者仿佛要同时喝骂:“小子,狂妄之至。”

陆平回头看了一眼,心中泛起另一重想法,华山派的岳肃与蔡子峰为什么要偷葵花宝典,这比抢夺九阴真经更加不可思议。

抢夺九阴真经,好歹有实证可以参考,黄裳击败了为数众多的明教高手,它完全可以打这样一个广告:“学会九阴真经就可以成为黄裳”。

抢夺葵花宝典,你说“学会葵花宝典可以成为……太监”,也需要拿出来这个太监很牛逼的证据是不是?

岳肃与蔡子峰一定是自以为掌握了葵花宝典的某种秘闻,比如确实“知道葵花宝典造就了绝顶高手”,“知道葵花宝典就在南少林”。

告诉他们这个秘密,唆使他们争夺的势力,居心其实才十分可怕。

陆平曾经一度以为,背后的策划者是朝廷,利用这一阴谋让强盛的江湖门派自相残杀,彼此削弱,坐收渔利,达到控制江湖的目的。

但是并不合理。

朝廷若是得到葵花宝典,完全可以制造出一大群现成的高手,组织一支葵花大军都不在话下,有这样绝对的实力,还费这么大劲干什么?

不是朝廷,又会是什么人呢?

其实还有更加骇人听闻的,一个宝典的产生,基础在于人们在某种武学思想中长期耳濡目染,在自觉和不自觉的修行领悟中,融会贯通,终成高手。

而葵花宝典中,那位葵花太监的武学思想又产生自哪里?若是葵花太监所在的环境有这样的武学氛围,难道其中的高手,就葵花太监一人吗?

……

数日之内,江湖大变,局势若风云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