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章 高考:三次复读,真高!(一)(1 / 2)新时代的浮沉首页

常言道:“有什么都别有病,没什么都别没钱。”

但我小时候,会常羡慕生病的人:可以不用干活,躺着休息,还可以吃好的。

有时候,我会在心里想:“让我也病一下吧!”

但可能是我们太苦,一天都在忙碌,也是在不停地锻炼身体,就是不病。

在中考前,我几乎没什么病上身,一直没有机会“享受”病人的“待遇”。

中考前四天,吃完午饭,我肚子开始隐隐作痛,越痛越厉害。

从此,我开始有了“又有病,没钱”的生活和人生,回想起来那些日子,真不是滋味。

小时候羡慕别人生病,可以安心享受的心理,只能说,那个年代,我们太苦了跟现在的孩子比起来,差异确实大了些。

那一次肚子疼,到后面,上吐下泻,喝水都吐,肚子还肿胀起来。

在乡镇医院,也不知道怎么治,就当是胃病,开了一些胃病药。吃不下饭,只会输能量葡萄糖。

钱没少花,病一点也不见好转。

我时不时疼得手脚抽搐,不受控制地伸直。我心中,不免想起大哥的病况,开始不安。

医生很水,我自己也不懂,又马上要初考了,真是倒霉!

到考试时,我带着病去,硬扛着。

晚上,肚子疼得睡不着,鸡鸣还在难受。白天吃不下东西,喘气、说话都累。

当时,我以为我要死了。

大哥和父亲走得突然,辞世前,照片都没留下一张。我还能走路,我找了个相馆,花了十几块钱,照了两张“遗照”。

我不知道,别人十几岁,如果面对可能的死亡,生前最后一件事,想做什么?

我当时,就想留两张照片。

事后想来,这个要求和追求,真是简单得,够可以了!

但实际上,它又特别不简单!那两张照片,代表着,我对大哥和父亲,无尽的思念。

我每天都想再见到他们,就是看看照片也好。这样一个愿望,也得不到满足。我就觉得,这事,对其他亲人来说,很重要。

心中思念过世的亲人,记挂其他活着的亲人,照两张照片,就成了我第一次面对死亡时,最想做的事情。

事后想来,这事,无限简单,又无限不简单。

第一科考语文,我有气无力地做着试卷,不知不觉,趴在桌上睡着了。

旁边同学,把我叫醒,我才努力,把试卷做完。

结果考得不理想。原来有希望去市里上一个升学率较高的高中,最后,只能上县高中。

当时,县高中,升学率太低,十个能有一个进大学,就不错了。成绩好的,都往教学质量好的地方跑。

那个假期,我在家养病,吃了一些胃病药。

当时,我也不知道吃什么药,也不会像现在一样,去找书查资料当时也没有手机和网络更没钱往外面的大医院走。就买广告药,“胃必治”,“斯达舒”什么的。

那些广告药,吃了一段时间,发现对我的病情,没效果,还越吃越难受。后面,干脆懒得吃药,就那么扛着。

肚子一直肿胀着,到高一开学,有所好转。

高中饮食和作息,比初中时规律。食堂的菜,可以选择,不用再天天吃辣椒,我索性把辣椒戒了。

一段时间后,病情开始好转。

到我总结出“得失守恒原理”,我对病痛改善,更有信心后,恢复起来,更快了。

高一结束,肚子肿胀,基本消除。

高二,身体状况,有所好转。

选择读文科后,我本该用很多时间精力,来补我以前在文科方面不认真学习,欠的债。很遗憾,我那时,不但没这么想,反而因为年龄渐长,变得有些浮躁、投机。

突然不用像之前学物理化学那样,追着课跑了,我除了紧跟数学和英语,其他课,依然不认真对待。大多数时间,被我用来写哲学思想总结,写得失守恒论,写诗歌,写……

我八岁多才读书,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到高二,已经19岁了。

这个年龄,不少小伙伴,要么生娃了,要么出去打工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差不多上大学了。

我还在念高二,内心不知不觉,开始浮躁了。

我感觉不到文科老师的讲课,有什么逻辑性,习惯了理科思维逻辑的我,听那些零零碎碎的文科知识点,实在听不进去。

我在课堂上,偷偷干着自己的事,希望做出点什么“惊世骇俗”的成绩。

2000年到2004年,韩寒和郭敬明,也就比我大三两岁,人也没长三头六臂,都通过写文章,做出了全国瞩目的成绩。我一直以为,我脑子也很好使,总觉得,别人做到的事,我也可以。

努力了一年,我才发现,我在文科方面本来就弱,基础和底子太差,纵然写文章,有一点思路但一个刚成年的落后地区的穷学生,又能有多少见识和深度了?

文章写完后,我自己都能发现,很多论断,都比较片面深度和系统性,也不够看起来,真有必要,认真在文科上下一番功夫!

时间进入2005年,高三的紧迫感袭来,我也开始,认真学习文科知识。

后面几次模拟考,五个班,一百多人,我差不多能考到第十几名,这对我来说,算比较大的提升。但那时,我感觉太多知识都还没有掌握,要考上本科,可能有点悬。除去复读生,我们学校当时,应届生,一年十个本科都出不了。成绩好的学生,中考时,大多选择去外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