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9章 儒法辩论(三)(1 / 2)盛唐之血首页

“学生认为法家的法制要优于儒家的礼制,历史永远应该是向前的,而不是儒家所推崇的复古礼制,

两汉的根基巩固于文景之世,依靠黄老之学汉朝积蓄了庞大的国力,而汉武帝与其说是尊儒,不如说实际上是尊法。董仲舒向汉武帝所兜售的也不算真正的儒术,

而是法家的霸术。只不过融合了儒家的三纲五常和道家的天人感应而已,

虽然汉武帝表面独尊了儒术,可纵观他的一生,还不是竭尽所能的推行集权和对外征伐,

且武帝刑法严苛,冷血无情,重用酷吏,动辄株连成千上万的无辜之人,甚至连自己的妻儿也不例外,到最后几乎落了个家破人亡的下场也是咎由自取。

试问如此作法又岂是仁君所为,学生认为论及残暴武帝不在始皇之下,”

言下之意竟是对汉武帝并不感冒。

孔颍达摇摇头,武帝还是有功的,你这样说未免过于偏颇!

“呵呵,一个开始连庙号都没有的皇帝,可以说就是他的后人都不认同他的做法,这样一个人被人所不喜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其实学生倒也并不是说他没功,在学生看来武帝集专权残暴和英明神武于一身,作为帝王杀些人本也无可厚非,

可他引起巫蛊冤案,杀妻诛子,斩女灭孙的事迹未免太过于狠毒,这个独夫一生灭人九族无数,到了晚年几乎自己诛了自己的“九族”,真可谓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敬人者人恒敬之,杀人者人恒杀之,只不过是报应到了子孙身上罢了,

汉武帝政治军事上的成功并不能掩盖他为人父,为人夫的巨大过失。

如此功过参半的人物,可说他功有多大,过就有多大。

程处政的话引起了皇子公主的共鸣,很显然他们对汉武帝那样残暴的君王也是十分痛恨,心说还好父皇不是那样的暴君,要不想想都感觉不寒而栗!

只是他们却是忘了,他们那位“仁慈”的父皇,同样弑兄囚夫,奸母淫嫂,甚至在历史上和李元吉的王妃连儿子都生出来了,虽然现在曹王李明还没出生,但程处政却知道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

由此可见老李的私德有多么败坏,如果说历史上对隋炀帝的指控大多是子虚乌有,那么老李可就是干脆连遮羞布都不要了。

这也是程处政对李世民十分忌惮的原因,这样一个不择手段,心黑手狠,六亲不认的皇帝,任谁不得谨小慎微,如履薄冰。

老李可能是个好皇帝,至于其他方面吗?呵呵,就只能用“渣”来形容了,要不怎么说做大事者就没有一个是好东西,

远的不说,就拿程处政这家伙来说吧,说到阴狠比之长孙老狐狸都有过之而无不及,总之身上就没有一丝君子的美德。

一边的孔颍达见程处政妙语连珠,分析的抽丝剥茧。不由在他心里程处政又加重了份量。

此时他早已忘了辩论的初衷,二人都已经跑题却恍然未觉。

“那你可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孔颍达问道:

“依学生看,百代犹行秦政法,秦虽亡,而政未息,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他的成功是以消耗文景两代明君所积累的国力为代价,

实际上自他去世后,西汉已经由盛转衰,若不是有霍光的休养生息和中宗的轻繇薄赋,而是换了胡亥赵高一样的君臣,别说不会有孝宣中兴的盛世局面,只怕步了强秦的后尘也不是不可能。

而且说起来也就汉元帝是真的信了儒家,用大儒治国,放弃汉武帝的”汉家制度”至于结果嘛!

想来不用学生告诉夫子吧。

总而言之所谓的儒家治国还不就是依靠军队刑法的暴力镇压,配合思想上的道德教化,前者用以暴力恐吓人民不敢做坏事,后者用仁义以劝化人民做好事。主次之分显而易见。”

随着程处政的话孔颍达神色越来越震惊,到最后脸色不由有些阴沉,

概因程处政刚才的话已经触及了君主治国的实质,那就是儒表法里,

真正的儒家天生就不适合治国,莫说秦皇汉武,就是当今的李二陛下也不例外,要不自己堂堂一代大儒也不会做一个徒有虚名的国子监祭酒了,而是如长孙老狐狸一样成为宰辅。

只是这份见识哪里是一个小孩子能够理解的,可现在偏偏事实上就真的发生了,这简直是太妖孽啊。

他虽然并不希望程处政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可偏偏程处政分析的条理清晰,头头是道,

尤其是对于百代犹行秦政法的总结和对汉武帝的评价,更是让他刮目相看,即便是以他的满腹才华也无从辩驳,

难道老夫真的会败在一个孩子手里吗?孔颍达这一刻感觉有些动摇。

“看你的意思似乎对于法制十分推崇,可强秦兴于酷法而亡于酷法,乃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点你又作何解释,由此可见礼制才是长治久安之计”。

孔颍达巧妙的抓住了他话里的漏洞,那就是秦二世而亡是铁打事实,这一点谁也无法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