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白下狱前因后果(1 / 2)天下讨逆首页

李白被关押与永王李璘有重大干系,也正是永王的擅自引兵东征,企图效法东晋的故事,才给李白招来大祸。

说起此事,容我从头说起。

话说李白在江陵时,看江陵长史、辅佐永王的李岘竟然称病逃走,便察觉是怎么一回事。但是为时已晚,自己身在永王的幕府里,已经被定成同党。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自己是逃不掉。

李白也曾力劝永王不要东巡,被李璘毫不客气的拒绝。

在今年正月,永王李璘继续挥师东进的时候,李璘当众要李白吟诗一首,以壮军威。

李白不愿意,并道:“殿下深沐皇恩,理应北上支持正在南阳苦苦抵挡叛军的萧炅,而不是东进。江南是朝廷赋税重地,如果东进,兵戈一起,朝廷将无军饷可发,这是在助贼。请殿下明鉴,应速度支持北面的平叛大业。”

李璘心道:“我要的就是这样的结果,不然怎么割据江南,建号称帝。”故作不悦道:“小王就是因为江南乃是朝廷赋税重地,担心江南官吏不实心报效朝廷,因此东巡。先生只管吟诗,其余不问。”

李白还是不肯。

李璘冷哼一声,向自己的儿子襄城郡王李偒使了个眼色。

李偒上前一步,按剑道:“正是出征在即,先生屡次藐视主帅威仪。莫非是认为缺乏鲜血祭旗?”

李白闻言心头一震,再看李偒的脸色,自知如果不遵从就必定死于永王父子的手里。于是只得作诗一首,以此避祸。

诗曰: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燕鹜池。

此诗名为永王东巡歌是一组诗,共有十一首。李白所颂的是其中的第一首诗,后面陆续做了九首诗。

诸位一定奇怪,不是十一首吗?怎么算来算去只有十首,因为有一首不是李白所作,而是别人代笔而已。

故事是这样,李璘在得到这组诗后非常高兴,便准备命人将这些诗抄录然后传遍江南,形成一种舆论造势。

襄城郡王李偒看过这些诗后,对李璘道:“父亲,李白所作的诗词都是只言讨贼,并没有提到最重要的事情,称帝。必须另外再作一首诗掺杂其中,借李白的语气,道出父亲的宏图大志。”

李璘深以为然,于是命文士再作一首诗放在里面,再传播向江南。

其诗曰: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

这首诗乍看之下,似乎和东巡有关,也是在颂扬李璘的军威浩荡。实际上仔细一读,就不是那么回事。

祖龙是谁?祖龙指的是秦始皇,史记秦始皇本纪就曾经说过,有人将秦始皇投江的璧奉还,并道:“今年祖龙死。”。这句话的意思是,今年秦始皇要死啦。

汉武、文皇,分别指的是汉武帝和唐太宗。那么意思就很明显了,说的是李璘要建立这些帝王的功业。

这首诗无论是格调,还是韵律都很前后几首诗差距很大。但这不重要,只要写着李白的名字就是啦。而且李白前后写了十首,你说这一首不是你写的,试问谁信呢。

正是这首诗,要了李白的老命。

今年二月,也就是北方唐军和叛军激战正酣的时候,李璘留李白在江陵,他自己领军东进抵达丹阳城。

广陵长史李成式率军抵达一个叫瓜步的地方,大展旌旗,列于长江两岸。李璘和李偒登城眺望,见到如此军势,表面上很镇定,心里很震惊。以至于下城的时候,差点摔倒。

李璘的部将季广琛瞅见此事,对自己的部下道:“太上皇诸子之中,除陛下以外,只有永王最贤明。假如永王能率江淮精兵,直取洛阳,解南阳之围,则大功可成。现在永王不仅不这样做,反而率军东进,是心怀篡逆。我不能附逆,使子孙背上反叛的骂名。有愿意一同离开,请站出来。”

诸将全部站了出来。

当晚,季广琛率领自己的部下六千余人,离开永王的军营,投奔广陵长史李成式。

李璘闻知此事,立刻派骑兵追赶季广琛。

季广琛深知骑兵的速度,旦夕就可追上自己。于是率领士卒,以木头做成很长的木制长枪站在第一列盾牌兵的后面,大军结成龟甲阵,等待骑兵的到来。

李璘的骑兵到来后,见季广琛阵容严整,也一时没敢动手。

季广琛遥遥拱手道:“我原系永王部下,因感念永王的大恩,故而不忍与之决战,只是逃命归唐而已。若公等苦苦相逼,我必决一死战。”言讫,命劲弩齐开,准备迎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