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参选(1 / 2)学阀之路首页

在越灵的帮助之下,财务问题算是有了最终保险,不过孟仞还是希望能用自己的奖金来填上经费的空缺。

很快,年度十大学徒学术成果的申请便拉开帷幕。

这项评选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初选,有意参评的学徒找到愿意推荐的导师,写好申请书交到学馆,再由各学馆汇总到书院。所有职级为高级学士及以上的学者都要对这些研究进行评分,分数范围为零到一百,必须是整数。

除此之外,评分还有一项额外规则,即不允许对两项研究打出相同的分数。这就强迫学者们必须对这些研究进行排序,而不是简单地评价“都挺好”或者“都不怎么样”,然后全打差不多的分数。最终,平均分前十的研究将进入第二部分的评选。

第二部分是问对,在讲学大殿进行。位列前十的学徒要向七名评委再次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且说明研究的意义。随后,由这七名评委对十项研究再次打分。初选评分和问对评分分别占三成和七成权重,最后加和得到的就是十项研究的总分数。位列第一的即为第一等,随后两项是第二等,再往后三项是第三等,最后四项就是第四等。

负责此事的王副院首一直很重视这项活动,将其视作是发掘学术新星的重要手段。因此,自他上任以来,每年这项活动的阵仗都搞得挺大,导师和学徒们也都很关注。

孟仞从巫澎那里问到了去年的申请书格式,仿了一份,在推荐人那里写上了匡先生的名字,交到学馆。他觉得这个步骤很没意思,无非就是把论文的摘要再抄一遍,然后补充几句本研究的伟大意义,最后附上本研究的成果,比如发表的论文或者制出的产品之类。

比较有意思的,还是看别人的申请书。

书院中心,靠近伙房的位置,沿路摆了十多面布告栏,绵延近十丈。按照书院历来的传统,交上去的申请书都会被誊写一份副本,张贴到布告栏上,供来往的师生阅读。这样做,一是可以为研究者们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二也是为了表明书院今年成果丰硕,佳绩连连。

直到看过这些申请书之后,孟仞才算第一次了解了这个世界的学科门类。

脑理学馆自不必说,他已经了解了大致的情况。除了他那篇独树一帜的数学论文以外,脑理学馆还上报了两项研究,一项黄席主持的《长时间学习与短时间多次学习的效率差异》(注1),一项徐冬亦主持的《甲种团体智力测验》(注2)。

正值午时,天气炎热,布告栏前只稀稀拉拉地站了十来个人。趁着没人跟他挤,孟仞把这两项研究的介绍仔细看了一遍。看完以后,他不禁感慨道:“前辈的智慧果然还是不容小觑。”

“前辈?”巫澎奇道,“这二位比你还晚一年入学。”

“哦,我是说我那边的前辈。”

这两项研究放在孟仞原来的世界,自然是“前人的作品”。

“生理学馆都快变成药学馆了。”巫澎说道。他刚刚一直在看生理学馆的参选研究。孟仞也过去粗略地看了看,发现生理学馆报上去的都是《某某药品的制备和性质》。

要是伊伯雷没闹出间谍这档子事的话,他那个药品现在应该也会被贴上来吧。

生理学馆是生物科学、医学和药学的大集合,最近药学方面的研究风头正盛,生理学馆产出的成果也以药学方面的为主。

“毕竟热点都是一阵一阵的,就好比挖矿,这里有矿,大家就一窝蜂地过来挖这片矿,挖得差不多了又一窝蜂地跑到下一片矿。”孟仞道,“二十年前好像还是生物力学独占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