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章 朱氏农田行试验(1 / 2)汉末为官首页

第二天一早,没怎么睡好觉的程林起来,看着院内的炊烟,心不在焉地洗漱,此刻竟有些怀念那时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日子,哪像现在忙于生计。

待程林用过早食,辞别父亲,嘱咐程伯自己要离家数日,好生照顾父亲。在程伯的应承和关心下,他提上行囊便往下阳里而去。

此行不仅是还去抄录竹简,更是为粮食的事开始准备。汉朝重农轻商,甚至一度抑商,乃是有原因的,那便是粮食产量不足,必须有大量农夫耕作,才能缓解粮食压力。他想到梦中高产水稻、化肥之类的,心想不知能否套用,虽说不懂其理,不过施肥应当能帮上忙吧。

他在一次回乡时,请教家中佃户后才知道,原来汉朝的人早就知道施肥的重要性,而且分基肥、种肥和追肥的施肥方法。汉朝百姓懂得增肥,或许也是迫于生计,因为据佃户所说,现今土地亩产似乎较之汉初大为减少,也不知是何原因。

在聊天中程林还发现,有些土地种了几年粟谷,还得停种一年,来保证土地肥力。有感于此,深知粮食重要性的程林心想,必须要做些什么,好让土地能多种出点粮食。

正为此事愁眉苦脸之际,朱弘在一次拜访时听闻其想,甚为敬佩,当即表示愿提供二十亩地试验耕作。程林乍一听也是颇为欣喜的,虽然不是送的(想什么呢),可朱弘一直帮自己忙,也怪不好意思的,便暗自将此情记下,想着今后必要报答一番。

转眼之间已步行来到下阳里,程林见到熟人便打声招呼,聊侃几句,若是脸熟却叫不上名字的则点首示意,一举一动颇为熟络,已非当年孩童孺子之怯。

朱弘听闻程林已至门口,连忙放下手中竹简,匆忙起身迎接,笑道:“没想到今日贤弟来得如此早,且先进来稍等片刻,愚兄让人安排一下。”

程林点头应允,随后略微羞涩道:“无妨,那我先去书屋中再抄录一份?”言罢,望向朱弘。

朱弘摇了摇头,叹了口气,笑道:“但去无妨,家中无人阻拦,这可是我伯父亲口说的。你先去罢,等我这边料事完毕,便去找你。”

“好。”

说罢,程林辞别朱弘,径直便往朱氏书屋而去。

书屋颇大,占地与程林县内院落大小相近,程林推门进屋之后,只见书屋正中摆放数张案几,屋内已有三人正席地而坐,似是在翻找文献。程林见一人抬首看他,只微笑点首示意,他也点点头,便继续做自己的事。

书屋左右两侧则盛放木牍竹简,有的用布包裹,有的数册一捆,其绳结之上有一木牌,上书名录,甚是方便。此间书册乃按不同学派分类,其中以秦汉儒家为最多。

程林找了一张靠外的案几,将行囊内的竹条、笔墨拿出,接着来到书架前取出三册《管子》,便席地而坐,开始抄录起来。

等他将这三册竹简抄录好后,地上已摊开三列竹条,等他起身舒展筋骨时,只见朱弘早已换好衣服,坐在对面一脸微笑地看着他。

程林摇了摇头,和朱弘一起归还了书册,又从行囊里拿出准备好的衣服,找个地方换上,便随朱弘前去田间。

两人走至一户农家前,程林只见其院内放有一应种料、器具,朱弘上前相互介绍一番,接着道:“阿伯,你们且宽心,若是产量不足往年,我朱家会给你们补足,若是丰产,那自不必说。”聚集在此处的几个农夫都应声感谢。

程林按照早已想好的方法,告知耕农,让他们有的用粟、菽(豆)间种,有的如往日播种;有的用人、牛粪掺草木灰堆肥,有的如往日堆肥。更在此中建了一座公厕,其后挖了一个大坑,方便取用。还嘱咐今后施肥和收割的事项,耕农心中默默牢记。

一番言语安排后,程林带着朱弘和一众耕农,来到田野便躬身劳作,程林和朱弘干了快有一个时辰,早已疲惫不堪。程林远望过去,只见耕农仍在劳作,不见疲惫,此时已近正午,四周近处又无大树遮阴,他感叹道:“若是乡野路旁种上果树,热则庇荫,累则斜躺,渴则摘果,早晚乘风而行,岂不美哉!便是做耕农我也愿意。”

朱弘想了想,不由说道:“妙哉,妙哉。如此一来,我穰县乡野必蔚然成风,为南阳之最。我晚上去和伯父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