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听到贾云连忙回道:“千真万确!”,“护粮船都是省里派去的官军,就是他们回来禀报的。那些官军亲眼所见,朱千把粮借给了两县,如今两县的百姓都在传这事呢,根本做不了假呀。”他说得斩钉截铁,心中对这消息的真实性也是深信不疑,毕竟那么多双眼睛看着,是怎么也瞒不住的了。
王阁序的心一下子乱了,犹如一团乱麻,理不出个头绪来。他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忧。龙颜大怒,为的就是因朱千打着织造局的牌子去买田,得亏自己当时不在杭州,又有吕公公护着,才保住了脑袋。现在狱镇卫都来了,就为抓他,本想着只要按计划把朱千抓回来,处理好后续事宜,便可将功补过,把这事儿平息下去。可如今事情却突然变得翻了个个。朱千不但不是去买田,而且是打着织造局的牌子去赈灾!宫里知道了这个事,皇上的面子从上到下都挽回来了,这倒该喜。可自己当时报上去却是不实之词,这要是被追究起来,那可就是欺君之罪呀,这怎么说?还有,朱千为什么这么做?正如贾云所言,没了粮,田还买不买?改稻为桑岂不打了水漂!这一系列的问题在他脑海中不断盘旋,让他头疼欲裂。
想到这里,他也想不清了,本能促使他必须抓住别人的把柄,自己才好从这个突变里脱出身来,很快他便想起了淳安灾民通倭的事,心想不准这个事便是起因。于是心里有了点底,便对贾云说道:“事情总有个起因吧?好好的,朱千怎么会去把粮都赈了?”他的眼神中透着一丝探究,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想要从贾云这儿挖出些有用的线索来。
而此时,那几个狱镇卫在门里已然听了个大概,彼此交换了一下眼神,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与疑惑。他们本是奉命前来抓人,可这事儿越听越复杂,似乎背后还有着诸多隐情,当下也不敢贸然行动,只是静静地听着里面的动静。贾云正欲开口回答王阁序的话,却见王阁序起身进了门里,朝着他们走来,边走边诉苦,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又简单说了一遍,脸上满是无奈与焦急之色,想让他们帮忙出出主意。
那狱镇卫的头目听了,眉头紧皱,思索片刻后,觉得此事不能再这么耽搁下去了,便对王阁序说道:“王公公,这事儿越拖越麻烦,咱们得赶紧拿个主意才是。”说罢,便带着其他几人一同走了出来。
贾云见他们出来,先是一愣,随后目光慢慢移望上去,看到了平膝长的黑袍,看到了束腰的蓝色腰带,突然,他的目光露出了惊惶之色。
一条腰带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赫然刻着“狱镇抚司”!
另外三条腰带上也都挂着牌子,上面赫然刻着“狱镇抚司”!
贾云惊惶的眼倏地望了上去,见那几个人肩架高耸,十指微张,就像几头鹰微张着翅膀正准备弹地而起抓捕猎物,几双眼更像鹰目,都冷冷地盯着他。那冰冷的目光仿佛能穿透他的身体,直刺他的心底,让他浑身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一股寒意从脊梁骨升起,瞬间蔓延至全身。
贾云颤抖着用手撑着地便想爬起,此刻他只想赶紧离开这个地方,离这些如狼似虎的狱镇卫远一点,可双腿却软得厉害,根本使不上劲。
“别价。”狱镇卫那头阴冷的声音响起了,“地上凉快,多躺躺。”那声音不带一丝感情,仿佛在陈述一件极为平常的事,可在贾云听来,却犹如催命符一般,让他的心更是提到了嗓子眼。
贾云手一抖,又坐在那里,额头上已然冒出了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却也无瑕擦拭。他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可喉咙却像被什么东西哽住了一般,发不出一点声音,只是惊恐地望着那几个狱镇卫,眼神中满是哀求之色,希望他们能放过自己。
狱镇卫那头微微皱眉,不耐烦道:“贾大人不是要找王公公讨个说法吗?我们几个就是从北京赶来讨说法的。您是贪凉快坐在这儿说,还是起来到巡抚衙门去说?”他的话语中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那眼神更是冷漠至极,仿佛贾云在他眼中已然是个待宰的羔羊,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
贾云眼睛又有些发黑了,一阵昏眩,立刻又闭上了眼,坐在那里竭力调匀心气,好一阵子才慢慢把眼睁开了,望向站在一边的几个太监,虚弱地说道:“劳驾,扶我一把……”此刻的他,再也没有了往日布政使的威风,完全就是一副狼狈不堪、任人宰割的模样……
又说北齐,疆土辽阔,山河壮丽,却也同样在这乱世之中,暗流涌动,各方势力角逐,朝堂之上亦是波谲云诡,纷争不断。
在那繁华的都城之中,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将军,名为陈先命,字先路。此人出身将门世家,自幼便熟读兵书,练就了一身过人的武艺,身材魁梧,面容刚毅,之间透着一股英气,举手投足尽显大将风范。他麾下的将士们对他忠心耿耿,皆因他为人正直,赏罚分明,且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在北齐军中威望极高,可谓是北齐的中流砥柱,守护着北齐的一方安宁。
又说四月二十,陈先命刚从军营操练归来,身上的铠甲还未来得及卸下,便听闻宫中传来旨意,要他即刻进宫面见穆宗皇帝。他心中虽疑惑,却也不敢耽搁,赶忙整理了一下衣装,匆匆往宫中赶去。
皇宫之内,金碧辉煌,雕梁画栋,尽显皇家的威严与奢华。陈先命沿着长长的回廊,穿过一道道宫门,来到了御书房前。守在门口的太监见他来了,便进去通报,不多时,出来传旨让他进去。
陈先命进得房来,见穆宗皇帝正坐在书桌后,面色略显苍白,眉头紧锁,似有心事。他赶忙躬身行礼,恭敬道:“臣陈先命参见陛下,不知陛下急召臣来,所为何事?”
穆宗皇帝微微抬手,示意他起身,而后缓缓开口道:“先路啊,朕今日找你来,实是有一件关乎我北齐国运之事,想与你商议一番。”他的声音透着一丝疲惫,身为一国之君,这天下大事皆压在他一人肩头,近来又身体抱恙,更是心力交瘁。陈先命听闻,心中一凛,赶忙回道:“陛下但说无妨,臣定当竭尽所能,为陛下分忧。”他目光坚定地看着穆宗皇帝,心中已然做好了为国家赴汤蹈火的准备,只要是对北齐有利的事,他绝不推辞。
穆宗皇帝微微点头,接着说道:“朕如今已过而立之年,身体却每况愈下,太子尚年幼,朕实在是放心不下啊。朕想着,待朕百年之后,需寻几位德高望重、忠心耿耿之人辅佐太子,方能保我北齐江山稳固,不知你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他一边说着,一边观察着陈先命的神色,心中对这位年轻的大将军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给出些好的建议。
陈先命听闻,低头沉思片刻,而后回道:“陛下,臣以为,辅臣之选,当以品行端正、才德兼备、忠心为国者为先。臣举荐礼部尚书林之渊,此人饱读诗书,深谙治国之道,且为人刚正不阿,定能在朝堂之上为太子出谋划策,匡扶正义;还有兵部侍郎苏长卿,他精通兵法,善于调兵遣将,可保我北齐边疆安稳,不受外敌侵扰;再者,户部尚书赵逸尘,善于理财,能让国库充盈,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持。此三人皆可堪大用,若能辅佐太子,必是我北齐之福啊。”他说得头头是道,每举荐一人,都详细阐述其优点,可见是经过深思熟虑的。